首页 | 潜水考证| 潜水攻略 | 网站导航
学习一下潜水时水面下的动作
2018/10/18 7:58:25      点击:

自BC泄气入水后,就要开始一连串的动作,包括慢吸慢吐耳压平衡面镜排水.....等等。一趟40-50分钟的水下之旅,其实就是在这些不断的动作中完成的通过这些动作,不但能尽情欣赏海底风光,同时,还能保障了自身的安全,这是每一位潜水人都能做到的本能反应。


一、持续进行耳压平衡

入水开始下沈之后,大约二、三公尺深就会因为水压变大而感觉双耳疼痛,因此要作耳压平衡的动作。做法很简单,只要双手捏住鼻孔作股气的动作即可,随着深度继续增加,只要双耳感觉到有压力,就继续做这个动作。

捏住鼻子开始鼓气,就可感觉一股敢由耳内冲出, 这样可平衡耳内外的压力差, 耳朵就不会痛了。

二、随时准备面镜排水

面镜会进水的原因,除了是使用不吻合脸型的面镜之外,面镜的矽胶面罩与皮肤之间就算只是夹着一根头发也会渗水。或者,有时会想要让面镜内部镜片重新以海水冲洗一下,也会刻意让面镜进水。

三、慢吸慢吐

在水层中动作慢是最基本的,尤其是呼吸的频率。愈是缓慢吸气,缓慢吐气,就愈节省气量,也比较容易平静自己的心情。通常教练带领学员进入水层中,都会不断提醒学员务必要保持慢吸慢吐。

四、二级头操作

在水中当二级头离开嘴部时,无论是刻意或是意外,最好都要保持吐气状态,哪怕只是呼出一点点小气泡也好。在水中当要将二级头放入口中吸第一口气之前,先咬住咬嘴位置,然后压下排水阀,让压缩气体由咬嘴喷出一、二秒后才开始吸气,目的是借由喷气将二级头咬嘴内部的积水排出,以免呛到水。就算是要呕吐、咳嗽,也要咬住二级头,但是随时要进行排气,才不会让呕吐物阻塞二级头气嘴。调节器由气瓶卸下之前,也要先按压排水按钮将管子内的空气释出让压力释放,才能顺利卸下调节器。

二级头上都有排气,压下这个按钮可让气体大量喷出,主要是用于在水中万一二级头离开嘴部时,当再次咬住二级头开始吸第一口气时(已经咬住咬嘴在嘴里),压下这个钮开始压力的喷气可将咬嘴中可能残留的海水排除。这样就不会吸到海水。

五、监控仪表

气量残压显示与水深二项资讯,是最重要的数据资讯。气量在满瓶时是200Bar,当残压表显示在80Bar时,就应该让你的教练或导潜员知道。在浮出水面之前还得在五米深处停留至少三分钟的安全停留时间,所以需注意气瓶中剩下的气量是否足够支持全程使用。

深度愈深耗气量愈多,动作愈激烈耗气量也愈多,一般而言,初学者都会在待在水深十八米以内的水域,正常活动约三十到五十分钟也就应该要回到水面了。绝对要避免在水中将气瓶内空气完全用尽,至少要保留一定的气量回到水面将BC充气完成。


六、维持中性浮力

这是潜水员最基本的功夫了,初学潜水的人熟悉潜水装备的实地操作,以及各项基本动作后,尽量保持身体的轻松,维持正常的呼吸,耳边清楚听见自己的呼吸声,以及气泡呼噜噜的声响,随着深度增加,间歇的做着平衡耳压的动作,同时注意仪表的各项数据。待即将达到预定深度时,开始断断续续的少量为BC充气,直到停止下沈,也不再上浮为止,这就是中性浮力。说来容易,可是维持这种中性浮力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,尤其当不断的改变深度时,随时都在保持充气与排气的操作。中性浮力并非是一直保持在水层中稳定的停在一定的深度,而是会随着呼吸呈现些微的起伏。当吸气时肺部鼓起,身体会慢慢上浮,呼气出来时除了听见气泡声之外,也能感觉自己正缓慢下沈,所以中性浮力的状态是会随着充气而略微起伏的。BC内部的气量多寡也是随时都在调整的,目的也是为了浮力的控制。除了下沈和飘浮在水面上之外,BC的冲泄气也是为了维持中性浮力。但是充气动作的进行绝对不是一直充气,若感觉到身体已经上浮才停止充气,那就已经充气过度了。正确做法应是以点按充气阀的技巧,每次充气不超过一秒钟,让身体在水层中感受到些微充气对浮力的影响。

当在水层中达到中性浮力时,人体事实上并非完全静止不动,而是会随着呼吸的频率,微幅的上下飘动。

七、避免碰触海底

沉入水层中之后,应尽量避免碰触海底,尤其是泥沙海床,经常会因为蛙鞋的踢扫而扬起泥沙,一会儿就悬浮在水层中严重影响能见度,若是一伙潜伴当中有人携带相机,那他也不用拍了,这不是招惹人厌吗?此外,沙质海床中往往躲藏有各式生物,有些含有剧毒或硬刺,身体直接碰触海底也非常不安全。

水下应尽量避免触碰到海底

八、安全停留

由深度较大回到深度较浅的水层,就是由高压环境回到低压环境,由于上升过程中压力是持续下降的,为了避免溶解在体内的气体(尤其是氮气)还未经由呼吸代谢出体外,就发生膨胀形成气泡,造成严重的减压病,因此才会有所谓的上升速度不得超过每分钟九米的限制。

遵守这个公式的目的,就是要将溶解在体内的气体以最快、最安全的速率代谢出体外,而这就是「减压」的定义。所谓的「免减压」潜水,就是指不须经由强制减压停留的程序,就可以安全的上升速度浮出水面的潜水过程。

但是所有的减压理论,不论是潜水计划表、电脑表计算等,都只是一个用来推算现在发生在身体内的事的数学公式,别忘了,那只是推算,虽然已经准确到的确让潜水员大幅降低发生减压病的机率,不过为了保险起见,各大潜水教学系统都公认在回到五米深的水层时,再执行一次三分钟以上的安全停留,是在安全的潜水活动中再追加安全性的动作。

五米安全停留3分钟,是浮出水面前必须要做的动作,可减少得到减压病的风险,因此必须注意仪表中显示的深度。

九、下潜绳

岸潜回程时只要顺着海床便可慢慢回到浅层水域,上升速度很容易控制,但是船潜时,由于回到水面的船上之前必定是空旷的水域,视线范围内经常是只有一片深蓝,没有任何地形地物可让视觉判断自己上升的速度,甚至是否正在上升还是下沉,只能相信深度表或电脑表的读数。中性浮力控制的不够好的话,往往会上升过快或是上升到五公尺深时也未必能停下来,遇到有海流的状况更是困难。

因此有些热门的潜点会有业者设置有下潜绳,可让潜水员攀著绳索上升或是下降,这样就容易许多,尤其是有流、能见度又差时,还是抓着下潜绳最安全。通常水流在愈靠近表层就愈强,许多深度较大的潜点都有这样的设施。

下潜绳,水流较强或是紊乱时,有下潜绳比较容易控制下升与下沉。

十、共用气源

所有的水肺供气装置除了主二级头之外,还必须加装备用二级头作为备用气源。以备万一自己的主二级头在水中故障可以立即使用。此外,当潜伴的供气装备故障或是气源不足时,备用二级头也能发挥救援功能。当发生潜伴需要共用空气时,就应该立即放弃潜水的行程,直接按照上升程序回到水面。